《带献帝去旅行: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》(论衡系列)重释“汉魏革命”的意义,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“风景”。反映中古时期人们在撰写历史时的心态和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。

 

编辑推荐

本书的主题是关于魏晋革命与历史书写。作者通过缜密的资料收集和史料批判,试图从历史书写的方法和视角来考察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,反映了中古时期人们在撰写历史时的心态和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。文章多以某一个具体的点展开,来研究历史书写背后的逻辑,发掘文献背后的意涵,借此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学术思考。

内容简介

魏晋禅代之后,虽然西晋官方仍以曹魏为正统,情况却开始起了变化。陈寿《三国志》将魏、蜀、吴三国并置却为朝野精英所接受,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。西晋灭吴完成南北统一,又为孙吴时代以敌国立场写下的诸多传闻之辞提供了流通舞台,使其逐渐进入主流视野。至永嘉南渡,在建康精英对中州往昔的频频回顾中,形势终至彻底倒转。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发其端,范晔《后汉书》定其谳,我们目睹了曹魏王权在历史书写中的跌落;献帝本人则以一种戏剧化的悲剧形象,被献祭于这场迟到的“复仇”。

本书围绕“汉魏革命”和“北魏墓志”两大主题,对3—6世纪的中国史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。所谓“带献帝去旅行”,焦点并非献帝刘协个人的旅行体验,而是旅程本身的路径与风景。作者游走于文本的“表”“里”“内”“外”之间,力图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“风景”,重现“盲音”。

作者简介

徐冲,1980年生,山东东营人。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,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。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,兴趣集中于历史书写、制度变革与石刻文化等主题。撰有专著《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》《观书辨音: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》。主持学术集刊《中国中古史研究》、译丛“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”。

电子书信息 《带献帝去旅行: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》(论衡系列)重释“汉魏革命”的意义,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“风景”。反映中古时期人们在撰写历史时的心态和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。 19.79M
获取电子书  访问密码:huiyankan

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,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《带献帝去旅行: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》(论衡系列)重释“汉魏革命”的意义,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“风景”。反映中古时期人们在撰写历史时的心态和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。
返回顶部

显示

忘记密码?

显示

显示

获取验证码

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