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编辑推荐
★ 鲁迅解剖“铁屋子”社会,张爱玲揭开“玻璃心”人性——
浮华世间,“低到尘埃里”?她说“出名要趁早”,但自己晚年却躲进“文字收容所”?许子东以文本细读方式,精妙解读张爱玲不同阶段的重要代表作——《第一炉香》《金锁记》《倾城之恋》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《小团圆》等中长篇小说,以及《封锁》《茉莉香片》等短篇、散文,细细剖析张爱玲笔下的男女爱情战争,探讨张爱玲的创作手法、叙事风格、语言特色,揭开张爱玲得以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谜底。
★ 既读作品,也读人生——潜心研读30年,许子东细解张爱玲代表作与人生轨迹
细读张爱玲要备三样东西:显微镜(看清细节)、计算器(男女得失)、安眠药(平静心绪)。才25岁的张爱玲,为什么能写出“生在这世上,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”?为什么她写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爱情故事,可是一旦自己谈恋爱,却一意孤行,飞蛾扑火?许子东结合自己多年的世情体悟与人生观察,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与人生轨迹勾连起来,看她的成长、家庭、经历、情感,如何成就不同时期的作品。
★ 不讲空话,风趣生动,“列文·虎克式”式细读,也关注张爱玲的“朋友圈”,同名音频收听次数200万 ——
《锵锵三人行》中“铁三角”热聊张爱玲、电影《第一炉香》中客串扮演低调的“富商”、在上海、洛杉矶竟然跨时空成为张爱玲的“邻居”……当文学评论者许子东碰上“祖师奶奶”张爱玲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许子东“细读张爱玲”同名音频节目,广受欢迎,收听次数200万 。本书内容由节目升级、打磨而成,极具许老师个人特色,观点幽默,不套空洞理论,“列文·虎克式”的细读小说之外,也关注张爱玲的“朋友圈”——她与胡适、傅雷、丁玲等文坛中人的交往故事,并探讨她对白先勇、王安忆、贾平凹等后世作家的深远影响,全方位揭示出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。
内容简介
“一个全然不懂世故的女人,怎么能写出这么多天才的爱情棋谱和婚姻战役?”
张爱玲是横空出世的一个传奇。
为什么她的作品,会收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?
潜心研读30余年,许子东老师以文本细读方式,聚焦张爱玲10余部重要代表作——看《第一炉香》上海女学生怎样在香港一步步沉沦;体会《金锁记》残酷的浪漫文字;沙盘推演《倾城之恋》男女爱情游戏规则;在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中解剖男人的道德性;探究《小团圆》中奇特的母女关系……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故事,从来不是单纯的鲜花与温情,更多的是策略、计算、博弈。打开这本书,真正读懂张爱玲,进入她的“爱情战争”,重新看待男人、女人、婚姻与生命。
精妙解读作品之外,更融入许子东多年世情体悟,以风趣的表达、生动的文风,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与人生轨迹巧妙勾连;同时关注她与胡适、傅雷、丁玲等文坛中人的交往,探讨她对白先勇、朱天文、王安忆、贾平凹等后世作家的深远影响。此次增订新版作为“许子东文集”系列之一种推出,修订讹误,新增四篇力作,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大脉络中,寻找张爱玲“无处安放”的独特价值与地位。
作者简介
许子东,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,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,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(2008—2014)。著有《郁达夫新论》《细读张爱玲》《重读鲁迅》《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》《许子东现代文学课》《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》《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》等。《锵锵三人行》《圆桌派》等人文谈话节目常驻嘉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