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编辑推荐
从《史记匈奴列传》出发,作家王族最新历史小说,揭开匈奴父子的权力游戏,破译草原霸主的崛起密码,奏响游牧民族的传奇史诗!
励志:在死亡威胁之中,单于之子鸣镝弑父,草原霸主铁血崛起!
一代匈奴王子,在生而俱来的死亡威胁之下,要如何成为比血统更强大的存在?
血统质疑,到底是神狼之子?还是私通的野种?匈奴的刀,是“尚杀首子”的武器,还是喂饱心灵的干粮?——王族最新力作,揭秘匈奴部族的残酷生存法则!
爱情、生存、幻灭——匈奴阏氏的隐忍与挣扎;
金人、狼魂、鸣镝——两代单于的权谋与宿命;
忠诚、勇气、决绝——一部草原民族的热血传奇!
历史与传说交织,呈现了一个充满野性、信仰与生存智慧的匈奴世界,探讨了权力、忠诚与牺牲的永恒主题。
匈奴版的《权力的游戏》,从金人神谕到鸣镝的箭矢,这是一场更加真实的草原权力博弈。
? 更真实的权力博弈:没有龙与魔法,只有鸣镝弑父的史实;
? 更野性的生存法则:部落联姻=政治筹码,首子可杀=权力洗牌;
? 更恢弘的文明冲突:东胡大军压境时,匈奴的选择比"凛冬将至"更残酷!
《匈奴的干粮》是王族依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关于匈奴的291字创作而成的。在史料基础上,作者对人物命运、族群时代和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了文学想象,突出了伦理层面的父权焦虑、政治层面的权力算计,还通过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比喻,借由少数民族的身体隐喻,成功塑造了单于在权力与亲情间挣扎的复杂形象。
作家王族长期专注新疆、西域历史与游牧文明题材,其作品以冷峻的叙事、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符号的深度隐喻著称。通过《匈奴的干粮》这部作品,他再次将游牧文明的历史细节转化为信仰、权力与生存的宏大隐喻,形成了其创作的核心竞争力。
比如,他以“胳膊/腿”隐喻挛鞮氏从有呼衍氏、须卜氏和兰氏等黄金贵族部落的支持,以“唾沫”象征流言的侵扰等,非常好地表达了权力带来的焦虑。通过呓语般的情绪流动,展现了统治者决策背后的煎熬,凸显了权力维护与血缘伦理的冲突,等等。
因此,我们认为,这是一部匈奴版的《权力的游戏》,但比“权游”更加深刻的是,作品借神话与现实的交融,赋予历史以寓言色彩,并揭示了游牧政权部族联盟的脆弱性、民俗与自然的隐喻性,形成了西域历史的微观叙事。
内容简介
长篇小说《匈奴的干粮》,以司马迁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,关于头曼和冒顿单于的291个字创作完成,是一部以匈奴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。通过头曼、冒顿两代单于的成长历程,展现了匈奴部落的生存斗争、信仰传承与权力更迭。
故事从十六岁的少年头曼流落东胡开始,他在寻找充满权力象征意义的“金人”过程中,逐渐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——成为匈奴的单于。历经磨难之后,头曼回归部落,凭借金人的回归成为单于,并通过联姻团结呼衍氏、须卜氏等部落,对抗强大的东胡势力。在外部威胁与内部矛盾的夹击下,头曼必须平衡传统与变革,带领匈奴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世界中生存下去,并逐步形成了帝国的雏形。
然而,“首子”冒顿的出生,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惑——他到底是阏氏带来的野种,还是奉神谕生下的权力继承人?在“尚杀首子”的古**俗之下,头曼在犹豫纠结之中,对冒顿展开了他的谋杀计划,包括将其派往月氏充当质子,并不惜向月氏发动战争,以期实现他借刀杀子的目的,但最终均告失败。
在从未消失的死亡威胁之中,在命运的残酷拨弄之下,冒顿逐渐成年,并被锤炼出了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。逃回匈奴之后,头曼从不间断的杀心令他产生了强烈的抗争精神。趁东胡攻打匈奴,头曼无暇顾及内政之时,冒顿以贵重的宝马和心爱的女人为代价,暗中培养出了一支忠诚、冷酷的鸣镝射手,最终射杀了头曼,成为不可一世的匈奴单于。
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匈奴的信仰体系、风俗传统和部落纷争,尤其是“尚杀首子”的残酷风俗与权力斗争的复杂性。两代单于父子之间的微妙关系,他们对母亲和对感情的态度,为故事增添了人性的深度。
作品融合历史与传说,通过匈奴人的视角,展现了游牧民族的坚韧、智慧与信仰,是一部充满史诗感和冲击力的草原传奇,让已然在历史长河中悄然消逝的匈奴民族呈现出清晰的面孔,让读者感受到匈奴在赤野天地之间的生存、呼吸的样貌,并且感知到他们的精神和心灵,以及他们在西域铸就的游牧辉煌和历史传奇。
作者简介
王族,现居乌鲁木齐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先后在《收获》《人民文学》《十月》《当代》等杂志发表小说、散文和诗歌作品。出版有散文集《食为天》等十一部、小说集《狼殇》等四部、长篇小说《狼苍穹》《玛纳斯河》《达坂兵》《零公里》等。曾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天山文艺奖、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国家或地区级大奖。有作品译为英、日、德、法、俄、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