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编辑推荐
獭祭鱼、桐始华、鹿角解、半夏生、大雨时行、白露降、寒蝉鸣、雁北乡……五日一候,三候为气,深入24节气看72物候,读懂更微妙的生态密码,补上当代人不容错过的自然教育!
·以现代科学解读中国传统的时序、习俗与自然观念
·动植物、气候、水土,以触手可及的古典诗意,重启人与自然的连接,在当代城市生活中重新认识生态环境。
·72幅全彩插画、72首经典诗词,直观生动呈现穿越时空的物候
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保党、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、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放、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赵敏燕 推荐阅读
内容简介
中国古人在物候观察与天文测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,并演变出节气与物候的对应关系,每个节气划分为三候,五日为一候。物候现象包括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,动物的往来生育,以及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,被称为“大自然的语言”。獭祭鱼、桃始华、鹿角解、戴胜降于桑、白露降、寒蝉鸣、雁北乡……七十二物候既是一份对自然的阶段性观察总结,也是一扇认识中国古人宇宙观与世界观的窗口。随着人类科学水平的更新,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,对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物候,在现代科学研究和观测中的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。
在本书中,作者根据自己多年自然教育研究与实践积累,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与多位不同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,从现代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七十二物候与二十四节气。既梳理了中国传统的岁时观念与生态认知,更进一步介绍了各物候现象所涉及的动植物、水文、天气、土壤等科学现象与知识,还探讨了古今环境变迁背景下,城市生态、气候变化、物种生存等议题。从物候入手,以理解古人的自然观念与智慧为契机,重新认识身边的自然,进一步思考人与四季流转、与生态、与社会发展关联的思考。
每一个物候现象穿插一幅精美全彩博物插画,更生动地感受穿越时空的物候之美。
作者简介
李蔚
自然教育师、森林疗养师,自然教育机构“自然萌”创始人。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,曾供职于多家主流媒体。从事自然教育10余年,发起了“全民物候观察行动”,带领机构先后获得上海十大青年公益创投项目、创绿家、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宣传教育专委会成员、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网络第一批成员单位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绿色教育伙伴关系成员等荣誉奖项,研发的《物候笔记》《大自然的72变》《环境小记者》等多门课程入选“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”进校课程,目前在上海长宁、杨浦等区域与公众共同打造“家门口的自然学校”。
插画师:王琴,自由插画师,擅长手绘和数字绘画表达,参与多个书籍插图项目